腫瘤免疫治療是目前抗癌藥物研發中最令人振奮的一個領域。比如,利用阻斷激活T細胞上的免疫抑制受體的策略來增強T細胞功能,免疫檢查點-T細胞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阻斷抗體已被FDA批準用于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但是臨床上PD-1抑制劑目前的病人總應答率還比較低,易導致炎癥等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此外,抑制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對于免疫系統的調控也非常重要。IDO通路通過抑制T細胞的活化下調機體的免疫能力,幫助腫瘤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顧臻(Zhen Gu)教授及其團隊在ACS Nano上發表研究論文,通過微針貼片的技術靶向遞送PD1和及ID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治療黑色素腫瘤,顯著地控制了腫瘤生長。
圖一,微針免疫貼片局部釋放免疫制劑治療黑色素腫瘤策略研究人員將小分子IDO阻抑劑抗癌藥物1-MT與透明質酸共價鍵連接后在水溶液中自組裝成微球,與此同時將PD-1抗體包入其內。“這種將A藥包在由B藥構建的載體中的載藥策略,不僅提供了聯合給藥的可能,更能提升整體的載藥能力,”本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葉彥奇(Yanqi Ye)解釋道。這項技術通過腫瘤微環境能剪切透明質酸的酶的存在,實現了藥物持續穩定的釋放,降低了機體對腫瘤特異性抗原的外周免疫耐受,提升了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選擇性殺傷功能。在小鼠腫瘤模型中,這種局部聯合治療的方法有效地激活了腫瘤侵潤的效應性T細胞,從而顯著地控制了腫瘤生長。相比于單一治療的方法,這種聯合給藥的免疫微針貼片實現了70%的荷瘤小鼠存活率。
圖二,微針免疫貼片照片研究共同通訊作者汪超(Chao Wang)博士認為:“這種貼片對于中早期的皮膚腫瘤具有臨床應用意義,在術前能夠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并且阻止其擴散到其他器官。”顧臻實驗室近年來研發了多個隨生理信號響應的新型制劑并與微針器件結合,實現透皮智能給藥,包括“智能胰島素貼片”、PD-1/CTLA-4聯合免疫治療貼片等。
顧臻教授(前排中)及其團隊。圖片來源:顧臻教授課題組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6b04989 顧臻教授簡介: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6755 課題組網站: http://www.bme.unc.edu/labs/gulab/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