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2-06
有人問我:美國有互聯網醫院嗎?
2015年,位于美國中部圣路易市一家醫院Mercy醫療中心,建成了全美第一家真正的互聯網醫院。醫院沒有一張病床。
在第一屆中國互聯醫院論壇上,我曾描繪了什么是“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是“有圍墻、沒有病床,只有病人在遠方”。如何提供有效醫療服務?
該醫院投資5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擁有一座四層樓,卻沒有一張病床。醫院旨在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遠程醫療服務,確?;颊卟恍枰≡壕湍芸床?。
Mercy互聯網醫院,聘有330名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所有醫療服務均通過互聯網平臺、雙向音視頻交流、電子郵件和電話咨詢等。醫護人員充分發揮家庭病床形式,遠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疾病進展,利用遠程音視頻通訊和輔助監測工具,包括遠程脈搏血氧儀、遠程醫療機器人和iPad等。
法規要求醫院有責任降低醫療費用
美國聯邦醫保數據顯示:每年患者住院費高達413億美元。為控制醫療費用進一步增長趨勢,同時減少醫患之間因住院長短、環境好壞等不滿或糾紛,保障患者隨時獲得必需的醫療照護和專業咨詢,該家互聯網醫院率先建立了虛擬遠程醫療中心,不設置一張病床。開創了美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先例!
多種遠程交流方式
醫院考慮到不同知識背景的患者和家屬,設立了多種遠程咨詢和交流方式。比如,通過電子郵件、雙向音視頻交流(互聯網、iPad或遠程醫療機器人)和普通電話等。最大限度滿足不同患者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需求。
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服務模式
該醫院首席醫療官認為:大約5%的病重患者耗費了近一半的聯邦醫保費用,而這些患者又是經常反復住院的老病號。因此,我們互聯網醫院的重點關注就是這些老病號。這些患者需要更密切的關注和特別的醫療服務。由于客戶群相對固定,也使得實際工作量可預測(這不就是最簡明的商業模式嗎?)。
患者的體驗是“試金石”
最初,該互聯網醫院遠程監護250位慢病患者。其中一位80歲患者,患有心臟病和三次小中風。該位患者回憶說:他孩提時代(70多年前)如果生病,醫生都是來家里探望病人。
現在通過互聯網+醫療和遠程醫療服務模式,仿佛時間又倒回去了。他已經80多歲了,住家距離醫院至少有一個多小時車程。因此,他加入了互聯網醫院的居家醫療服務項目?,F在,他每周可以按照預約時間和他的醫生、護士交流兩次,每次與醫生遠程交流的情景,就好像面對面問診咨詢一樣:“感覺怎么樣?按時吃藥了嗎?現在還有什么不舒服或感覺不一樣地方?身體有什么地方疼痛或不舒服嗎?等等。
若需要測量血壓,護士可以通過遠程視頻演示,觀察患者或家人測量結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直到本次遠程醫療就診完畢?;颊叩捏w驗是,有了互聯網+遠程服務方式,他在幾個月之內都保持著良好狀態,沒再去醫院住院了。
遠程醫療服務關注的是患者,而不僅是患者的病
醫患建立相互彼此信任是關鍵
在初創伊始,Mercy互聯網醫院就意識到,互聯網+醫療和遠程醫療服務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醫療資源,重要的是思考常規醫療服務之外的事情——建立醫患彼此之間的信任。如果是一家久負盛名的實體醫院,這不是問題,多年積累的服務信譽都在那里了。
然而互聯網醫院或遠程醫療實踐,所有的醫護流程和規則,可能與病房、門診操作規程或方式都不同。輔導老齡患者使用互聯網科技產品,如iPad,有些患者可能花30分鐘仍無法開啟iPad,更不用說用iPad對話交流了。因此,我們需要考慮患者是否有家人在旁邊照護。要么,使用患者完全不需要操作的輔助交流工具,如遠程醫療機器人等。
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可能不一樣,每次患者遠程交流也可能咨詢不同問題。這些都是建立彼此相互信任的好機會。如果患者從來沒有見過遠程端服務的醫護人員,可能需要首診或采用家訪方式、或邀請患者來醫院服務中心,以便建立彼此熟悉關系。理解和領悟每位患者的個人喜好,甚至起居時間等,這些都是建立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
醫患之間彼此信任,不是通過簡單的智能手機App或iPad軟件, 而是全方位的,包括各種可穿戴監測設備、簡易好用的輔助軟件和操作程序,甚至不需要任何技能就可以應用的遠程機器人等。把精力集中在照護患者疾病和健康管理上,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互聯網醫院如何盈利?
互聯網醫院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和遠程醫療服務費用,相當于醫院的門診醫療服務費用。不能因為老齡患者或剛性需求患者,就自認為“有利可圖” 或“變本加厲”,合情合理收取服務費,這些都是人之常情。若貼心服務做到家,自然會得到應有回報。
來源:全球醫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