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4-28
4月22日,天士力少帥閆凱境在E藥經理人舉辦的“未來醫藥·華為同學會春季游學——走進天士力”的活動中拋出了一張PPT,該PPT顯示天士力通過不同方式投資了超過10家創新生物醫藥企業,其中不乏信達生物、歌禮生物、天境生物等創新藥研發新星企業,讓在會的不少企業感嘆,雖然天士力是一家中藥企業,毫無生物藥研發基因,但是通過資本方式已經構筑起了自己的生物研發實力。
4月是各上市公司出年報的季節,從整體情況來看,大家都在加大研發投入,構筑發展潛力,E藥經理人細數各醫藥公司研發投入時發現,比研發投入增長速度更快的是資本化研發投入,并且不少企業除了依靠上市公司的力量直接加大資本化研發投入以突破研發瓶頸之外,還有很多企業悄然地成立基金,與專業投資機構競搶優秀的研發型企業。
看至此,不得不說的是全球制藥巨頭,其旗下都單獨設立產業基金,用來俘獲創新項目。以在中國做的風生水起的禮來亞洲基金,其掌管著3支美元基金和2支人民幣基金,投資的貝達藥業和三生制藥已經上市,而抗癌新藥西達本胺研發者微芯生物其亦有介入。
現在,本土藥企經過十多年的快速增長,能夠登錄資本市場,手握大把資金,行業內能夠并購的標的早已被整合完,而中國藥業也已經開始由仿制藥向創新藥方向發展,因此,那些快人一步的優秀企業一方面通過自己的研發優勢增強實力,另一方面借助資本的力量搶占創新資源,比如通過投資獲得創新藥企研發團隊,通過投資獲得創新藥許可等。
恒瑞醫藥現在已經被行業打上了“研發一哥”的烙印,外界熟悉的是其自身研發實力的強悍,但很少有人提及,其實恒瑞也通過設立基金的形式參與創新藥的投資,比如說其聯合藥明康德、先聲藥業等設立的薄荷投資,目前已經投資蘇州智核生物、鑫康合生物醫藥等企業。
對當前的產業而言,已經過了埋頭苦干的階段,而是進入了產、融、創新相結合新時代,任何想在這個階段繼續引領行業,產業資本如何與創新完美融合是當前優秀企業必須考慮的事情。而在中國制藥業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領袖。
復星:用資本撬動創新
復星醫藥在資本領域的長袖善舞是行業共識,上市以來,復星醫藥投資的企業不計其數,整體上是圍繞藥品制造與研發、醫藥分銷和零售、醫療服務,以及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四大板塊,齊頭并進。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表示,公司將聚焦制藥、醫療器械及醫學診斷領域的創新技術和機會。
這兩年其研發實力開始備受關注,而這種實力復星醫藥是以資本手段完成的。就以生物藥研發為例,在2009年,復星醫藥與美國漢霖生物制藥上共同合資組建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應用前沿技術進行單克隆抗體生物類似藥、生物改良藥以及創新單抗的研發及產業化,注冊資本4781萬美元。
這一動作,不僅讓復星實現了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布局,而且為其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研發團隊,奠定了復星在生物藥領域的地位。2016年底,復宏漢霖在新三板提交了掛牌申請。而在此前,復宏漢霖完成了股改前的最后一次增資,引入包括清科投資、華蓋投資、華蓋醫療等在內合計投資4000萬美元。
根據年報數據,2016年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為11.06億元,較2015年增長33.23%,而資本化研發投入達到3.91億元,占到總研發投入的35.3%。
貝達:資本新玩法
與復星醫藥相比,剛上市的貝達在資本操作上可謂初生牛犢。其以一類新藥埃克替尼起家,并依托該產品的強大的市場能力順利上市,但資本市場對其一品獨大,風險抵抗能力不足的擔憂一直存在。而根據其當前的研發進度,離下一個埃克替尼還有些時日,因此貝達需要借助資本的手段迅速的實現這一目標。
通過資本實現創新目的,貝達通過兩種方式達到目的。第一種是通過直接的股權投資,將優秀的研發創新企業納入懷抱。在今年2月26日,貝達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現金收購卡南吉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議案》,其擬將以3.7億元收購卡南吉77.4091%的股權,此次收購也是自去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并購。
卡南吉于2006年在上海成立,是一家依托CRO研發外包服務充實新藥研發的海歸創業公司。在其發展的歷程中,陸續獲得IDG資本、張江科技投資、張江生物醫藥產業投資、鸞熙資本等的投資,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5年獲得香港琪康國際的D輪投資。卡南吉目前主要從事靶向藥物CM082的研究開發,為針對VEGFR和PDGFR靶點的小分子靶向新藥,臨床劑型為口服片劑。
貝達的第二種資本玩法是建立孵化平臺。在北京,貝達投資建立了加思科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平臺+基金”的運行模式推進新藥研發創新。據E藥經理人獲悉,貝達這種模式是以加思科醫藥研發資產為共享平臺,從國外引入有項目的人才,在加思科旗下成立創新公司,由貝達為其配備研發團隊,實現創新落地。目前,該平臺的主導者為貝達創始人之一的王印祥。
藥明康德:高手的激情
2016年,數據分析機構 CB Insights根據各公司風險資本在2015年于全球范圍內投資的獨立初創企業數,評選出了2015年全球最活躍的公司風險資本100強,藥明康德風險投資榜上有名。
藥明康德風險投資(一期基金)成立于2011年,在此基礎上,毓承資本(二期基金)于2015年7月成立并獨立運營,團隊包括了原有一期基金的管理人員和新加入的合伙人及投資經理。其投資目標是美國及中國的生命科學公司,包括早期創新藥物開發及生物技術平臺等領域。截至目前,已經投資了17家制藥公司和10家醫療技術公司。
藥明康德的投資模式為VC+IP+CRO投資模式。這種模式先從全球篩選出有創業意愿,有創新藥、創新技術等方面構想的科學家,然后由藥明康德投資設立公司,借助藥明康德的研發平臺進行研發。比如說,華領醫藥創始人陳力是羅氏中國前研發負責人,在藥明康德的幫助下成立的一家立足中國的新藥研發公司,最初的研發產品是從羅氏制藥引入的,并在藥明康德平臺上進行研發。
上藥:大象的新舞姿
2016年,上海醫藥認繳出資2.5億元發起設立上海健康醫療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健康醫療基金),該基金規模不少於14.344億元。
基金將重點投資於醫藥電商、新藥研發、醫療器械以及圍繞醫療健康生態圈和不同場景等領域的投資。投資模式及退出機制方面,基金聚焦大健康產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發掘投資機會。視具體專案,基金投資運作考慮並購、IPO、第三方權轉讓等方式退出。
上海醫藥總裁左敏此前表示,從大環境來看,2016年的醫藥行情并不好或者比往年差,這對上海醫藥是極大的挑戰。公司接下來將通過加快商業、工業方面的并購,增加一部分增量;同時將通過在醫療服務、電商、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拓展,推動業務增長,以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速度前行。而大健康正是他們要探索的領域之一。
天士力:資本打樁
2015年,天士力與泰康人壽、中原銀行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成立“天士力大健康產業基金”,各合伙人合計認繳出資50億元人民幣,致力于投資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建設。
閆希軍認為,在激烈的PE行業中,天士力的優勢還在于產業基礎,因此,打造的也將是產業投資體系,而基金的核心模式就是產業+資本+戰略增值。截至目前,已經有山東立健連鎖藥店有限公司和眾友健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獲得5.8億元和5億元的投資。
在外界看來,天士力除了丹參滴丸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但實際上近年來天士力不僅將產業領域擴向了大健康領域,而且在高精尖的生物藥、精準醫療等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一切則來自其產業資本與創新的結合。
中國的醫藥行業正在各種政策擠壓下走向一個新階段,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弱肉強食、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會在這兩三年內進一步提升,一大批小企業會從這個市場消失,而真正能夠從本土走向世界的醫藥企業,一定是產業資本與創新能力雙強聯動的企業。
正是看到行業的大勢所趨,上藥聯合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發起了“產業資本如何與創新項目完美對接”為主題的“醫藥健康產融創新發展峰會”,要在5月18日,為行業理清現階段產業資本該往何處去才能打造出適應新階段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E藥臉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