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2-11
醫院信息系統一般為全院信息系統(HIS)、臨床信息系統、影像信息系統(PACS)、檢驗檢查系統(LIS)、護士工作站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同時這些系統還要與衛生系統進行系統對接。醫院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信息集成和數據集成的階段,如何將這些紛繁復雜的系統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從而為患者和醫務工作人員提供統一、便捷的服務,成為現階段醫院信息化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醫院信息集成已經成為現階段學者和研究人員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醫院信息集成的研究主要分為四個方面,首先是信息集成總體架構研究,學者胡安娜等研究了醫院信息集成的總體架構;信息集成接口研究,葛小玲等研究了基于HL7(國際醫療信息交換標準)進行醫院信息系統接口的標準化建設;信息集成方法及路徑研究,楊宏橋等提出了基于SOA的醫院信息系統集成研究,殷俊華等提出了面向服務的醫院信息集成方法研究;信息集成相關系統建設研究,嚴靜東研究了與醫院信息系統集成的手術麻醉信息系統,徐玲提出了基于HL7的檢驗信息系統集成應用研究。目前,這些研究集中于醫院信息集成的宏觀層面和架構層面,以及信息集成下單個系統建設的研究。本文將研究醫院信息集成下的人員主數據管理研究,是醫院信息集成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集成人員信息入庫的數據模型研究,是醫院信息集成的深層次分析。
目前,通過主數據管理研究醫院信息系統的研究也有一些,如通過UDM主數據模型研究門診預約掛號系統的集成,通過主數據模型研究臨床醫師信息集成,HRP架構下醫院固定資產盤點系統建設與完善等,但研究醫院信息集成條件下的人員主數據模型的文章基本沒有,而要實現醫院信息集成,人員數據的架構設計和主數據模型非常重要,沒有人員主數據模型就無法實現醫院的信息集成,因此,本文將進行醫院信息集成中的人員主數據管理方面的研究。
醫院信息系統中人員數據管理現狀
醫院信息系統按照服務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管理類系統和臨床類系統。其中,管理類系統是給醫院管理層服務的,實現醫院人財物的信息化管理;臨床類系統是給醫院的醫護人員使用的,為患者提供全過程的醫療服務。
管理類系統和臨床類系統的人員數據模型及管理是不同的,管理類系統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運營管理系統等,該類系統中人員數據是由醫務人員入院時的編制所決定。臨床類系統包括HIS、LIS、PACS、RIS等,該類系統中人員數據是由醫務人員實際工作的地點、工作組所決定。因此,兩個系統在人員數據模型上差異很大,基本無法實現人員數據的完全匹配和對應。具體差異如1圖所示。
圖1 管理類系統和臨床類系統數據模型差異
兩者的人員數據模型差異體現如下三個方面:管理系統中的人員模型是樹狀結構的,是根據編制科室進行逐層細分的,是一個層次性的結構;而臨床系統中的人員模型是區域狀的,是根據所在地點和位置進行細分的,是一個組合結構;管理系統中的人員數據模型,上層結構的人員是下層結構人員的領導,下層結構的人員是上層結構的下屬,因此,數據共享和管理方面,下層數據大部分為上層開放,供其管理使用,而上層的數據較少為下層開放;而臨床系統中的人員數據模型,每個區域之間是獨立的,區域內部是不同的醫療組和護理組,他們共享區域內部的數據;管理系統中的人員數據模型和臨床數據系統中的數據模型很難實現1:1的對應,因為一個醫務人員可能在編制科室歸為外科,在服務區域上既在門診又在住院,二者對應關系極其復雜。
因此,醫院如此繁雜的應用系統要實現信息集成,需要解決很多數據上和應用上的問題,而人員數據的統一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將提出一種人員主數據模型來實現醫院人員信息集成,為信息集成奠定良好基礎。
醫院信息集成中人員主數據管理
1.醫院信息集成中人員主數據模型
本文認為醫院信息集成中人員主數據模型的建設,應該符合國家對醫院編制科室的要求,并結合醫院自身科室劃分的規定,同時滿足患者對醫務人員的需求。因此提出了人員主數據的5層模型,包括3層科室和2層服務單元的MDM模型,既可兼顧基于組織架構的人員管理,又考慮醫務人員的實地工作環境,解決前文所述兩種人員數據模型間的差異,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一套人員主數據模型,統一所有信息系統的人員管理。
人員主數據模型的前三層科室為編制科室、一級科室和二級科室;后兩層服務單元為所在區域和所屬工作組。人員主數據模型的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人員主數據模型的架構圖
2.實現人員主數據管理的技術路線
實現人員主數據管理的技術路線分為兩步,第一步實現總線方式的醫院信息集成,第二步實現人員的主數據管理。
總線集成: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我國醫院基本都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應用系統,而面對這些大量分立的、異構的信息系統,如何有效地進行數據和應用的集成,成為目前醫院信息集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信息集成的方式為“點對點”的“緊耦合”的集成方式,然后這種信息集成方式隨著異構系統的增多,尤其是在流程整合時,必然使得接口邏輯變得極其復雜,接口數目會更為巨大。
因此,醫院信息集成將通過總線方式進行集成,在業務流程方面,在醫院內建設業務流程交互總線,在總線上定義交互接口的數據格式和交互流程,通過適配器和各類異構應用系統進行集成;在數據方面,將引入主數據管理(MDM),通過對于數據建立統一的數據模型,采用發布—訂閱的服務方式為應用系統使用。醫院信息集成平臺的總體框架如圖3所示。
圖3 醫院信息集成平臺的總體框架
主數據管理:主數據創建和整理之后,需要將其作為平臺服務發布給醫院內各個異構信息系統,用以統一和規范各個業務系統的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保證基礎數據編碼的一致性、準確性。其中,主數據實時同步更新將結合流程整合平臺(ESB)建設,將基礎數據管理作為平臺的一項服務進行注冊與發布,在松耦合架構基礎上實現數據共享與交互,隨后,通過發布–訂閱模式路由消息,實現基礎數據庫跟各個業務系統基礎數據的同步更新。同時,在發布過程中,還可利用流程整合平臺(ESB)的管理工具對基礎數據進行映射、匹配和轉換,定義路由發布路徑,監控和追蹤同步更新的狀況。醫院主數據管理(MDM)實現技術如圖4所示。
圖4 醫院主數據管理(MDM)實現技術
3.醫院信息集成中人員主數據管理應用
在引入人員主數據模型后,醫院的人員數據管理包括如下內容。
全院人員數據管理
統一醫院院人員的基礎數據,包括職工、進修人員、研究生/醫學生/護理教育等人員基礎數據的管理。
醫院組織機構管理
統一醫院的組織架構,包括臨床業務科室、職能部門、后勤部門等,規范科室、部門的名稱、類型和層級關系。
服務單元管理
服務單元用于為病人提供服務,而組織架構則用于醫院管理,需要在梳理組織機構時加以區分,并建立對應關系。組織架構中的編制科室與服務單元之間是一對多的關系,即一個編制科室可以對應多個服務單元。
以醫生主數據為例,基于5層人員主數據MDM模型的應用場景如圖5所示。
圖5 基于5層人員主數據MDM模型的應用場景
結論
本文通過引入5層人員主數據模型,并采用總線集成的方式,實現人員數據的發布—訂閱,使醫院能夠集中化管理人員基礎數據,同時將其剝離出來,成為一個集中的、獨立于醫院內各類其他應用的核心資源,得以在各個應用間同步和復用,實現了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提升了醫院整體的管理水平。這種人員主數據管理的模型和方法可以在醫院間推廣和應用,具有一定的價值。
來源:中國數字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