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3-29
炎癥性腸病(IBD)對患者來說是一種“緩慢的折磨”。該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已知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異常反應所導致的炎癥反應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被認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環境、遺傳、感染和免疫因素。目前,盡管活檢和內鏡檢查的組織學分析都已被用于評估疾病狀態,但測量結果往往有延遲,并且都是侵入性的。
此次,澳大利亞仿生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蘇菲·佩恩及其同事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發表論文,描述了一種有助診斷炎癥性腸病的方法。
鑒于炎癥性腸病的一個關鍵特征是黏膜屏障的破壞,因此,研究團隊將體內電阻抗的變化與誘導大鼠腸炎后發生炎癥的組織學測量相關聯,將其作為炎癥性腸病的生物標志物。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對阻抗的測量可用于該病的診斷和管理。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