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7-04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稱,科學家們已研發出一種“智能支架”,它能監測血液通過動脈時的細微變化,識別動脈狹窄早期癥狀,使其早期診斷治療成為可能。
為防止動脈栓塞和預防心臟病,部分患者需植入支架。統計數據顯示,這些患者每3人中至少有1人會再次發生動脈狹窄(由于斑塊形成或疤痕導致的動脈二次狹窄),導致并發癥風險大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高畑(tián)健一教授改進了舊有支架作為微型天線的功能,并添加了一種特殊的迷你傳感器,以連續追蹤檢測血液流動情況。相關數據可無線發送到外部閱讀裝置,實時提供并不斷刷新動脈血流狀況的動態信息。制作“智能支架”所使用的材料為醫用級不銹鋼,外形與普通支架相似。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完成新支架的原型實驗和豬模型測試。他們表示,該支架完全可以通過目前的植入技術置入患者體內。
高畑健一教授稱,以“智能支架”取代普通支架,可以幫助醫生發現患者動脈狹窄風險,更準確地檢測血管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治療處理。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